close

DSC_9005.jpg
行程:
        哲蚌寺-雪頓節曬大佛
        午餐玉包子
        下午甜茶館
        晚餐拉薩廚房
        夜宿西藏大廈


 

前面沒提過,我參加的這個團是雪頓團。雪頓是藏語的酸奶,酸奶在前面提過,就是優格,每到夏季天暖時節,百蟲驚,為了不殺生驚擾這些小生物,僧人們會在寺中修行而不出寺活動,而一般平民百姓向僧人致意,特獻上酸奶供僧人食用,久了就形成了酸奶節,在藏曆七月初一起,西藏各地都會有各種慶祝雪頓節的活動,如哲蚌寺曬大佛、羅布林卡藏戲等,在拉薩還可見商店也會掛上慶祝雪頓節云云的促銷紅布條。簡言之,雪頓節看曬大佛就是我們此行的重頭戲之一。

 

這日清晨四點五十左右起床,在睡眼惺忪間拾掇行李,用過酒店早餐,約莫早上六點出發,六點四十左右即已抵達哲蚌寺山腳。雖然何sir之前提過如果能搭公交上去,省去大半上山路途最好,我們直到攔到包車(200rmb,一人10rmb),穿過山路佈滿步行上山的藏民與觀光客,直衝到半山腰哲蚌寺的入口處,才真真切切的感覺到有多幸運。這裡要再提一下入口處的收費廁所,一次0.5rmb,沒門><


從這天起,我們在西藏的導遊是白馬,他是講普通話帶著南京口音藏人,白馬是他的藏姓,據他說他是在南京大學唸書(似乎是博士),專研藏族文化與歷史,為了完成學業,故兼差當導遊賺取學費。會詳細介紹白馬,不只因為他對藏族文史諸多詳細的解說,更是因為這一日從山腰上爬上看大佛的路途,幸虧有他,不知道有多少次上下坡是他幫忙拉撐夥伴們,還有幫我背那數公斤重的攝影包,否則我不會只有手掌些微擦傷(恐怕早就摔倒了),否則我恐怕到達不了大佛的旁邊。


 

此處所指的大佛是哲蚌寺收藏的一幅寬20公尺、高30公尺的唐卡佛像,平日捲起收在哲蚌寺某殿內的一角,一年只有這一天會出來曬曬太陽露露臉,吸引無數藏民及觀光客來此朝拜。遠遠的,只見煙霧彌漫整座山頭,在成千上萬信徒間,包圍的就是這張巨畫,再更近看,可以看到佛畫上已有許多被信徒及觀光客祝禱後拋擲於其上的哈達,仔細看幾乎全都是白色哈達。還記得我是把我的綠色哈達丟在這裡的,只是丟擲力氣不夠,在畫邊緣就落了下來,讓一個婦人揀了去,我很慎重地懷疑,有多少沒拋上大佛的哈達,又被這樣揀來整理後再次當場販賣

 

但在身體不堪負荷這樣的爬坡下,哈達有沒有被拋上大佛,以及多少人在大佛畫像後方用前額頂著佛像祈願,這些都不是我需要關心的。在清晨無風的哲蚌寺山頭,有多少從信徒們口中喃喃而出的信仰祝願,隨著滿天的小張五彩經紙飄散空中,數簇焚燒後的香煙,搖搖擺擺地散佈直到漫佈山腰形成像雲海的景象。往遠處看是層層疊疊由東面染成金黃的巍峨褐山;往下俯視,山腰處帳內上演著的藏戲,穿梭忙碌其間的紅衫僧人們;不遠處諸多盤距各小岩山頭,正企圖補捉這一切畫面的攝影人。寧靜的山頭遠景,與繁忙熱絡的近景相融。坐在唐卡大佛後方一角休憩喘息的同時,我只想將這一切眾人信仰凝聚而成的印象深刻烙印在腦海中。

DSC_8991.jpg

 

DSC_8995.jpg

 

DSC_8998.jpg

 

DSC_9001.jpg

 

DSC_9002.jpg

 

DSC_9006.jpg

 

DSC_9012.jpg

 

DSC_9013.jpg

 

DSC_9014.jpg

 

DSC_9017.jpg

 

DSC_9023.jpg

 


 

從大佛以後就是下坡路程,因聽聞適逢活佛灌頂的難得機會,我們這群觀光客也跟著去湊熱鬧,為了要再多買哈達,還見到了僧人驅趕賣哈達的小販,原來這區的生意可是歸僧人管的。以前只在小說文字中見過活佛灌頂,本以為是真人活佛祈福祝禱,但實際上是活佛的佛像在側,由一僧人手持黃布包裹的物品,邊頌念邊對著信徒的頭輕點。再說回為了這輕輕一點,前面的苦頭可沒一個人少受,因為難得,所以想讓活佛灌頂的信徒也特別多,像我們這樣也跟著藏民擠在一起的觀光客似乎是少數,幸好有公安斥喝場控、維護制序,不然回想起那連壯漢都得隨著人群左搖右擺如水草般的情景,如果說會擠死人也不讓人意外。


DSC_9025.jpg

好不容易我們全部的夥伴終於集合齊全,除了有人擦傷及阿國掉了鏡頭蓋小有損失外,夥伴們都通過生死關卡,前往下個目標哲蚌寺內。


因為前一天巴桑的喉嚨不適,說明的聲量較小,白馬為了補全我們不足的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知識,扯著嗓門講了好多故事,三世佛(過去佛-阿彌陀佛,現在佛-釋迦牟尼佛,未來-佛彌勒佛)、三大法王(吐蕃時期松赞干布、赤松德贊、赤祖德赞)、蓮花生大師、宗喀巴大師等等,甚至大雄寶殿內的木柱、裝飾、壁畫都朗朗上口,因為他講得太精采太引人入勝,到最後連不是我們團的遊客也湊過來一起聽。

DSC_9044.jpg


出了哲蚌寺,因為下山等公交較耗時間,這回下山我們採用步行,邊走邊再次慶幸早上是搭車上來的

 

午後一點三十抵達今晚下榻的新酒店西藏大廈check in,午餐又是讓巴珠開車讓我們去吃玉包子,玉包子賣的多是小吃小菜,除了好吃的包子外,南瓜稀飯也是讓人回味再三的好吃

 

用過午餐我們延著北京中路往東行,經過酷犛牛後白馬先行離去,由何sir另一個女性朋友帶領,一行人又延著北京東路八廓街的外圍繞,中間在雨中穿梭過小巷,大概走了1個小時的路,在下午四點十五分左右終於來到我們下午的目標喝甜茶。


在路中跟白馬聊了一下,雖然他帶著南京口音的普通話讓我時而難以辨別,但深刻的記著他要跟我強調的是,八廓街不是許多漢人誤傳的八「角」街,大意是這是一個專有名詞,首先在大昭寺內就有個圈圈,圍著大昭寺而築的八廓街是更大的圈圈,然後還有更大的圈圈,就像同心圓一樣,大圈圈是更大圈圈中間的小圈圈,整個西藏就是在這樣的圈圈之中。回來後上網查了一下在這篇文章裡提到http://big5.xinhuanet.com/gate/big5/tibet.news.cn/gdbb/2009-04/05/content_16163503.htm

「探訪拉薩四條“轉經道”:朗廓、八廓、孜廓、林廓:光是拉薩城裏,就有三條古往今來的轉經道,它們分別是朗廓、八廓和林廓。轉經道分別為三個圓圈。第一個圈在大昭寺裏面,稱為‘朗廓’,也就是‘內圈’的意思;第二個圈圍繞大昭寺,稱為‘八廓’,意思是‘中圈’;第三個圈圍繞整個拉薩城,稱為‘林廓’,意思是‘外圈’。”《西藏研究》藏文版編輯部主編米瑪次仁則補充說:“除了上述三個圈以外,還有一個圈就是‘孜廓’,也就是圍繞著布達拉宮轉的圈。”沿著兩位專家的指引,記者走上了這四條轉經道,切實感受到了百姓們播撒在這些道路上的虔誠和希望,以及無數年來它們所積淀下的歷史文化。」對白馬所言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


喝甜茶似乎藏人早餐或午茶的習慣之一,甜茶就是我們慣喝的奶茶,相較於酥油茶是鹹口味,甜口味的奶茶就被稱為甜茶,一般藏人家裡是喝新鮮的犛牛奶,我們運氣沒那麼好,喝茶喝到一半,發現後頭倉庫房間裡堆放的是一堆全脂奶粉包,但在拉薩擁有一個悠閒的午後,跟同伴聊天,其實也別有樂趣。特別是記得大雯說的,「你一直笑我一直想逃」,阿精說的呵呵呵何sir...


出了甜茶館,大家先各自打的回酒店,驚喜的發現新酒店也有無線網路,拉薩其實是很現代化的地方,上網跟香雲、玟玲聊到五點半才出門,我跟玉菁、麗卿去在酒店旁的藥妝店買了女性用品後,才出發前往晚餐的餐廳。


在此發生了一些小插曲,原本我們以為的士很好攔的,可是拉薩的觀光客多,的士生意也很好,甚至攔到一輛車,聽聞我們往他換班的反方向,也不肯載客,正嘗試要搭公交,最後終於攔到的士,年輕的士師傅還跟我們一路聊到八廓街,他心目中最美的西藏景緻是他曾去探過一個月礦的日喀則某個美麗、中間有廟的湖。


在餐廳前等待大夥到齊及餐廳上菜時,已經是下午七八點了,但因為西藏採用中原時區,加上夏季日照較長,這時間天色還是大明。這日晚餐用的是拉薩廚房,就在大昭寺附近,還蠻多外國人在裡面用餐,餐點果然也比較適合我的胃口,有一道美味炸香蕉,直接讓我想起呱的blog上提到過的巴拿馬炸大蕉,或許下次可以建議老爸把他種的香蕉拿來炸炸看

 

餐後我們回酒店休息,還發生一段投票表決要不要換河北酒店的插曲。因為這日跟玉菁、麗卿睡的是三人房,我們這房原本因第三張如行軍床的小床,比較偏向更換酒店,最後因投票結果維持原案續住西藏大廈,所以第一晚麗卿先睡小床。睡前一樣是洗澡、洗衣、記帳、捱著筆電寫當日遊記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